双转子连续式密炼机与传统密炼机有何区别?
在橡胶、塑料等材料的混炼加工领域,密炼机发挥着关键作用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双转子连续式密炼机逐渐崭露头角,与传统密炼机形成鲜明对比,二者在结构设计、工作原理、性能特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。
性能特点上,传统密炼机是间隙性生产设备,每批次生产需要经历加料、混炼、卸料等环节,这导致生产周期相对较长,生产效率受到一定限制。并且在人工投料过程中,容易出现物料散落、投料时间不稳定等问题,影响胶料配方准确性和混炼工艺规程的执行,进而造成混炼胶质量波动。而双转子连续式密炼机具有连续生产的显著优势,生产过程无需停机换料,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,缩短生产周期。由于连续生产,它能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、时间、压力、物料比例等参数,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。此外,双转子紧密结合使得热量能在转子间充分传递利用,提高了热能利用率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同时,通过配置全自动失重式计量喂料系统和先进的 PCC 集中控制,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干扰,实现自动化、高效安全生产。
工作原理方面,传统密炼机工作时,两转子相对回转,物料从加料口进入后被夹住带入辊缝,受到转子的挤压和剪切,穿过辊缝后被下顶栓尖棱分成两部分,再沿室壁与转子间缝隙回到辊隙上方。在绕转子流动过程中,物料不断受到剪切和摩擦,温度急剧上升,粘度降低,配合剂团块在这一过程中被剪切破碎并分散均匀。相比之下,双转子连续式密炼机工作时,各种高分子材料通过定量加料机加入,被转子喂料段螺纹送到混炼段。在混炼段,物料受到来自不同螺棱方向相反的推力作用,随着新物料持续加入,已混合好的物料被迫移向卸料段并排出。物料在双转子连续式密炼机的混炼段,流动速度和方向频繁变化,这很大地促进了物料的分散混炼和低熔点挥发物的排除。
从结构设计来看,传统密炼机一般由密炼室、两个相对回转的转子、上顶栓、下顶栓等构成。其转子的表面有螺旋状突棱,突棱数目多样,转子断面几何形状常见三角形、圆筒形或椭圆形,有切向式和啮合式两类。而双转子连续式密炼机主要由料筒、双转子以及卸料装置等组成。转子结构依据功能划分为加料段、混炼段和出料段。加料段类似非啮合的双螺杆,表面由矩形螺纹组成,负责将物料输送至混炼段;混炼段的转子表面有两对旋转方向相对、角度各异的螺棱;卸料段呈椭圆形 。这种结构设计上的不同,为两者工作原理和性能的差异奠定了基础。
双转子连续式密炼机与传统密炼机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。随着工业生产对高效、高质量、低能耗需求的不断增长,双转子连续式密炼机凭借其独特优势,在未来的材料混炼加工领域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,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。然而,传统密炼机也并非毫无用武之地,在一些特定场景和对产品要求不那么严苛的生产中,仍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。如何根据实际生产需求,合理选择和运用这两种密炼机,是相关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。